前言:
前一段时间看了兰迪教授的《最后的一课》,当时他已经癌症晚期了,但是整个演讲过程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, 他的幽默感染了在场的人, 时隔十几年, 我这条屏幕外的咸鱼也深受鼓舞.
有句话贯穿了整个演讲, “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: they let us prove how badly we want things. ”
印象最深刻的一点:
他说的一个童年梦想, 就是能像宇航员一样自由漂浮, 体验失重的感觉. 后来他了解到航天局的一个项目, 让大学生提交在一种飞机上做试验的建议, 这是一种关于训练宇航员适应零重力的飞机, 于是他带着他的学生团队提交了一个虚拟现实的建议.他们也因此获得肯尼迪航天中心参加一次飞行的机会.
但是也明文规定了不允许指导老师参与飞行. 于是他仔细阅读项目的所有相关文件, 发现学生可以带一名记者,然后他跟宇航局负责人保证说,他会把这次试验的消息发到各大新闻网站, 并把这次虚拟现实的照片寄给主流媒体的记者. 最后他以记者的身份跟着学生一起参与飞行体验活动了。
可吸收的经验:
他的这个经历, 至少有5点值得我学习.
梦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, 得有实际的行动, 如果他不是一直关注宇航局的相关消息, 那就不会知道有那个体验项目了, 机会不是从天而降的, 就像中彩票的前提也是得先去买一张票.
任何时候,都不要抱着不可能的想法,不要被负面情绪控制, 要用理性思维, 仔细推敲规则,总会找到漏洞,找到机会。被告知指导老师不能参与飞行, 他没有被负面情绪控制而放弃, 而是仔细阅读相关条例, 理性的分析解决方案.
做任何事的同时也要替别人着想. 他保证把这次试验的消息发到各大新闻网站, 并把这次虚拟现实的照片寄给主流媒体的记者, 这是对宇航局的宣传有益的, 所以能说服宇航局的负责人, 让他以网络记者的身份参与飞行.
学会取舍, 任何事都不能十全十美的, 如果总是既想要这样, 又想要那样, 最后什么都得不到. 兰迪教授为了能参与飞行, 就放弃了指导老师的身份, 选择了他认为更重要的事.
“砖墙是为了挡住那些不够渴望的人”, 有点点挫折的时候, 不要只是想着我都这么努力了, 而是得捋清楚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, 哪些对达成目标有用的, 哪些是无效的, 还有没有别的可行方案, 然后去尝试.
他对体验漂浮的渴望, 让他做到了以上5点(当然不止这些), 最后实现了他童年的梦想.
其实,我有时候也能做到第2点,不过看了他的分享后,我会意识到这是非常好的做法,然后强化这一习惯, 而其他几点就要开始培养了..